“读书”
让我即使没有富庶的生活,
仍拥有富庶的生命,
让我清贫至今也朴素至今,
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,
渺小至今也强大至今,
书本给了我所有的智慧和感情。”
数据显示,在全球生产总值高速增长中,知识份额已经由20世纪初的5%上升到今天的80%至90%。近50年来,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,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。因此,不读书、不学习,必然跟不上时代潮流。
要把读书作为一种变化气质、增长见识、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,而非目的。要把从书中学到的有益知识转化为一种能量,来塑造全新的自我,提升做人的思想品质和境界。读书要有计划,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。一定要分为泛读和精读两部分,要做到泛读中有精读,精读中也有泛读,不动笔不读书。读书时,一定还要联系自己的思想、自己的境遇、自己的心情,从书中找到现实的影子,这样才能对自己启发最大。
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,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。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“世界图书与版权日”。
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,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、文化、科学、思想大师们,保护知识产权。每年的这一天,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。
孙正聿教授作品入围2018年度“中国好书”
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,央视揭晓2018年度“中国好书”,bat365中文官网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教授的《马克思与我们》入围。
孙正聿教授对读书的论断,让人受益匪浅。他认为,如果几本书就能够改变人生,这说明你读的书还是太少了,但这并不排斥有些书是十分值得读的。书对于改变人生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,最直接的是优秀的文学作品,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使人看到另外的人生;要读一些有思想性的书。列宁曾经有一句话:要读一些引起头疼的书,不要光是读吸引眼球的书;还要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,好好钻研自己专业的书。同时还要读一点有情趣的书,这样能够提升人的品质,传递正能量。